close

偶然看到Pchome有賣iRobot,
也就是機器人吸塵器,新一代的還會回航充電,
台灣也有自產功能外型相同的趴趴走機器人,除了吸灰塵以外,還多了拖地功能!
(新一代的還加上邊角清掃蟑螂鬚。)

機器人的發明是科學家的浪漫,
人們希望機器也能和人一樣雙足站立或走動,最終能做到仿人的程度,可以表現出七情六慾。
星艦迷航記(star strek)裡的Data、艾西莫夫《鋼穴》小說中的機‧丹尼爾、甚至清水玲子漫畫中描寫比人還像人的艾利與傑克,
都是我們最終的理想和恐懼。

但最早發明的機器人(?)卻是由觀察昆蟲或動物的特徵和行進方式而製造的,
這種模擬生物型態、特徵、行為的科學稱為仿生學(Bionics),
前幾年日本推出的電子甲蟲,還可以用Wonder Swan掌上遊戲機編寫行進方式,以及觸覺、聲音光線等感知能力。

透過仿生,人們觀察鳥兒飛翔發明了飛機、搞懂蝙蝠的迴音定位後發明雷達,觀察荷葉後發明的不沾蜂蜜湯匙、等等
(詳情請參考《學蜘蛛人趴趴走――受大自然啟發的仿生科技》仿生學...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以上摘至2008.12.20的舊文

終於在上個月買了這本書( "Tee Gecko's Foot-Bio-inspiration; Engineered from Nature",中譯:學蜘蛛人趴趴走) ,窩在咖啡館讀了幾天囫圇吞了一遍。
It's really amazing me!!!

裡面提出了幾個概念,釐清了我在設計上疑問,也提供了很多有趣的議題。
書中以盧克萊修(Lucretius)《事物的本質》提出仿生界第一定律: 「我們所目睹的景象,起因的本質與該現象並不相同」
孔雀尾巴呈現的色彩是來自於結構,本身並無顏色,壁虎的腳其實一點也不黏...。

而以下是我閱讀第一遍時較感興趣的部分:

1.色彩被視角、結構、折射、顏色左右
2.擬態包含偽裝、錯覺、炫耀、和展示
   「相似性」實際上是指表面相似,而非結構相似,通常是透過最巧妙、最唬人、最具破壞性的形態,產生與常理不同或落差很大的視覺現象。by HB Cott, "Adaptive Coloration in Nature", 1940.
3.摺疊,自然界的摺紙術
   三浦公亮提出「三浦折」,即拉一下就展開收攏。詳細可參考日文網頁

當我試著從設計構想時找出碎形進行拼合簡化,首先想到的是之前下過一番苦工的植物形態學,
從單一概念找出各個自然界中所呈現繁複的型態,但接下來呢?
該把這些同中之異如何應用,怎麼應用?想呈現的概念是什麼?
書中提出:「過度熱衷於模仿並不明智,仿生學需要的是從大自然汲取"箇中原理"」

正如巴斯大學仿生學教授文森重批,他目光所及盡是些活體結構型的膚淺濫用,根本沒抓住大自然實際運作方式的精髓。更糟的是建築師的手法流於這種情況,只要他說這個結構取材自動物,大家就會買帳,因為那還滿浪漫的...

聽到此話,讓我瞬間有種當頭棒喝之感,
就像「開度」這個形態學名詞一直在我腦中盤桓不去,而我的理解是,那不過是葉片在獲取陽光時所呈現的一種排列方式與角度。
原來,我一直沒真正理解過,就算早就知道其原理。

由此,更在網路上找到神戶大學藝術工學教授高木隆司列出的教學大綱,都是我非常感興趣的題目。
看來接下來的研究課題終於有眉目了。(不過目前我還困在化學翻譯、和日本詐騙郵件伎倆研究這兩個頭痛的工作中...囧rz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uy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